1978年以來,特別是進入本世紀后,中國制造業在改革和開放中持續快速發展,總體實力明顯增強,結構不斷優化,自主創新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制造業的國際地位和競爭力快速提升,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
隨著中國經濟近年來的高速發展,“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等區域內聯系緊密、具備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都市圈越來越多。工業生產高速發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近年來平均增速為20%左右,處于世界上增長Z快的國家之列。
重要工業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國粗鋼產量、發電量、原油、乙烯、部分有色金屬產量也居世界前列。這些重要產品生產規模的增長,為中國制造業國際地位的提升提供了支持。
制造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近年來,通過有效實施產業政策,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了制造業結構優化升級。能源、原材料工業得到長足發展,對國民經濟形成有力支撐。裝備水平快速提升,發電、數控機床、模具、建材、石化、冶金、有色金屬等行業重大裝備技術水平和自主化率穩步提升,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也有力地推動了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取得成效,高耗能行業產品結構有所改善。
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仍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羅百輝認為,要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我國制造業的質量競爭力穩步增強,主要做四方面工作:
——制造業標準與技術水平繼續提升;
——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穩步提升。獲得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數量大幅增長,因出現不合格品、返修等質量問題給制造業帶來的經濟損失占工業總產值的比例有所下降;
從制造業二十九個行業來看,二十個行業的質量競爭力指數比二00六年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質量競爭力指數超過八十五的行業從二00六年的一個增加到二個;低于七十五的行業從二00六年的五個減少到二個。
中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國民經濟各部門追求機械化和自動化是大勢所趨,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對機械和作為基礎裝備的機床產品有較旺盛的需求,不過需求的旺盛程度也會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起伏波動。
未來中國的機床消費結構還會進一步升級,對高、中檔數控機床和成套成線設備的需求將繼續增加,而對普通和中小型機床的需求增長將明顯放緩,市場形勢要求機床制造企業加快產品結構的調整。中國數控機床的產量增長已不是關鍵的因素,優化國產數控機床的產量構成,大力提高國產數控機床的整體發展質量才是當務之急。